企业动态

闯过天路72拐、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唐古拉山下的三一守护兵团

2017-09-26 16:39

在广袤的西藏,有100多台三一起重机设备参与桥梁、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美丽西藏贡献力量。在这批建设坚兵身后,是我们的幕后英雄——陌陌奉献的三一服务工程师们。他们承受着高寒、缺氧、强紫外线、恶劣环境等巨大的压力,24小时听候客户召请,用心呵护着每一台设备,他们是青藏高原上三一起重机的“守护者”。

从左往右:王平、李正中、李立

今天,小编跟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1、初识西藏,美好和痛苦同样深刻

西藏,纯洁而又神秘,每年吸引朝圣者、探险者和旅游者无数。

然而,对进藏工作的人来说,要克服“高寒、低氧、强紫外线”的高原环境却没有那么简单。

2013年5月,王平成为三一驻西藏的一名服务工程师。和大家一样,初识西藏,觉得这是一片祥和、充满神奇之力的圣地,所有的一切如此的安静,连浮躁的内心都变得波澜不惊。

然而,这种内心的平和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便被猝不及防的高原反应打破,呼吸沉重,胸腔如被千斤巨石压迫,脑袋疼痛欲裂,伴随各种不适而来的是整夜整夜的失眠。

所有心理上的美好印象被生理上的痛苦取代。这一刻,王平意识到,他与西藏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72拐、无人区,工作处处是挑战

在川藏线上,有一个叫通麦的地方,路面仅一车宽,底下是咆哮着的雅鲁藏布江,因地势险峻、路况复杂,又有“天路72拐”“通麦坟场”之称。在通麦,经常有游客吓得把车停在路上不敢前行。当地有句话:“川藏难,难于上西天”,就是对这里最真实的描述。

刚到西藏不久,王平就接到客户召请,前往昌都处理一台25吨起重机支腿故障,而去昌都来回必须经过通麦。在返回途中,班车行驶到通麦段时遇到了塌方,因为西藏气候昼夜温差大、且沿线都是无人区,一车人只能在车里等待,而这一等就等了4天。

这4天里,又冷又饿,在那种濒临绝望的等待中,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煎熬。

每一位进藏工作的服务工程师都有许多的故事,李正中记忆深刻的是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那次。

2014年5月,那曲地区尼玛县客户反应设备出现故障,客户正在吊装搅拌罐,无法继续施工。

尼玛县属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出了县城电话就没有信号,而去尼玛县就必须穿越一望无际的草原。客户的召请就是命令,李正中开车就往客户那边赶,在穿越无人区过程中,导航失效,只能轧着别人走过的路前进,遇到下雨痕迹被冲刷,就算是“老司机”也会迷路。

李正中准备了地图,指南针,还有一本笔记本,一路上他详细记录着方向与里程数据,即便这样,好几次都差点迷失了方向。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边走一边摸索,从驻地到尼玛县500公里的路程,李正中一个人日夜兼程开了近30个小时才到。
......

在西藏待了4年多,说起西藏恶劣的环境,王平和李正中依然心有余悸。在他们看来,高原反应就像是一场洗礼,进藏的人都必须经历。高原反应虽然难受,但最大的困难还是恶劣的自然环境:高寒、人烟稀少、路况复杂以及长期的居无定所。

3、环境恶劣,最害怕感冒

在西藏,每一次外出工作都是一次挑战,除了要面对不同的路况、不同的风险、恶劣的环境,最怕身体过度劳累导致感冒,从而引起肺水肿等高原病,因为这往往是致命的。

2014年7月,江孜有台设备因操作不当出现问题,接到客户召请,王平连夜出发。那天晚上帕里高原风速很大,昼夜温差20度,晚上气温接近0℃,当他日夜兼程赶到客户工地时,感觉有点头晕,当时以为是累的,也没注意。到了晚上,王平发起了高烧,整夜都睡不着觉,第二天更是咳嗽不断并伴有血液。

在坚持完成设备施救后,王平立即前往当地诊所就医,典型的感冒引起的高原性肺水肿。医生说:“你是运气好,如果引起脑水肿,救活了,人也废了!”

“当时医生开了一副利尿的药,一个小时里我去了6次厕所,感觉真从鬼门关走了一圈。”王平说,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在高原地区硬扛感冒。

4、精诚所至,服务永恒,因为责任,所以坚持

西藏地广人稀,100多台三一起重设备分散在各个地方,单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服务要求。

2013年10月,李正中来到西藏工作。在第一年,李正中每次外出工作,受风寒必定感冒,严重时一个星期都没下床,一年下来过半的工资交给了医院。

2014年底,又有一位服务工程师来到西藏工作,坚守了大概2个月后,这个小伙选择了离开。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他所能承受的也不一样。李正中说,那个小伙子走的时候我们只能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2015年3月,李立来到了西藏,至此西藏区域服务团队正式稳定下来。

工作在继续,新的故事也在上演。

2016年11月,阿里地区一辆新设备出现大臂伸缩故障,设备挡住了要道,时间紧急,李立接到电话后立马乘车前往,刚走到昂仁,大雪封道,车辆全部折返。没办法,李立只好走路前行,一直徒步了27公里才到出山口,拦下一台工程车继续前往,坐了三天车终于赶到。

当客户看到李立那一刻,一脸惊讶,连忙问道:“大雪封道,你是怎么来的?还以为你们不会来了。”得知过程以后,客户竖起了大拇指久久没有放下。

修完车,客户留他歇会,吃过饭再走,李立委婉谢绝了,因为还有新的任务在等着他。

“这么苦,为什么还要坚持?”李立说,谈不上多么高尚和伟大,来西藏是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这是做人的道理,也是三一事业理想的信念。

同样在这里坚持的还有王平和李正中,他们三人组成了公司驻西藏服务团队。高原缺水,缺氧,但绝不缺精神!三一设备在哪,三一服务就到哪!(本文来自三一重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标签: 三一重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路面机械网官方微信(lmjxwx)。

相关资讯

浏览更多>>

网友评论

如果您对这篇内容感兴趣
想参与讨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