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话题

德国工业4.0启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导语: 8月20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2014至2017年数字议程”,旨在通过加强数字技术设施建设,助推经济增长,并以此为工业4.0体系建设提供动力。目前,工业4.0的概念也引起了我国政府、产业界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工程机械行业而言,意味着一场全新变革的开始。那么,德国工业4.0战略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其主要战略目的与产业意图又是什么?德国工业4.0对中国工程机械转型升级有哪些启示与借鉴?本期每周话题为你探讨。

德国工业4.0启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德国工业4.0,变革的前奏

工业4.0的重点在于把信息互联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相结合。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将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械之间也会形成数字互联,进行信息交流。据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计,工业4.0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30%。

早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边喊出了“工业进入4.0时代”的口号,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现如今,博世等知名公司已经在智能工业方面迈出了脚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在8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像大众汽车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也参加了今年的汉诺威国际信息和通讯技术博览会,这也是一个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的范例。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除工业4.0以外,数字化发展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富的数字商业模式,如网络商店、远程维修等。据调查,至少1/3的德国企业今天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是能够支撑成功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可以推动商业模式的升级。以远程维修服务为例,企业将不再只是售卖机械,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来为机械的运行提供保障,让自己的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由此,企业可以随同商品一同出售更多的增值服务。

在2013年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所发布的《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中,也用一些案例向我们介绍了4.0时代的工业制造:“当前汽车车身激光焊接生产线运行具有间歇性。间歇期各种设备的能耗占总能耗的12%。工业4.0之下,采用“网络唤醒模式”,可大幅减少间歇期能耗。”“当前产品设计已被高度固化,客户不可以将跨一款车的雨刷器用于跨厂商的其它车型。工业4.0之下,设计、生产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完成端到端的从客户需求到加工制造等各方面的配置,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产量很低仍能获利的一次性生产,为客户生产该款雨刷器。”

工程机械行业的启迪

这种4.0的工业时代,将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把德国的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产生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制造。而我们回过头来,反观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却发现中间的差距仍有许多。现如今,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中所生产的产品已经可以和外资品牌齐头并进,并且在某些工程机械产品领域实现超越,领跑于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质量,都与国外品牌可一较高下。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高速的发展,也和企业自身的建设和投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认识到,“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的背后,其实是传统的低成本生产方式。然而,更为严峻的考验在于,逐年来,中国制造行业随着成本不断上涨,竞争日益激烈,以低成本为动力的经济增长已开始出现减速的迹象。自2006年至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上升了130%;煤、天然气与石油成本也在增加,在过去六年内分别上升了106%、102%和40%。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中国2025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近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一些行业已到了其发展转折点,中国现在正在失去市场份额。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是工人短缺,生产成本增加;由于工资上涨、通胀、出口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中国正在失去其成本优势。

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制造业中的重要一环,工程机械行业也迫切面临着反思和变革,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严重透支,整个行业在高速增长中忽视了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通过销售设备所换取的资金并没有妥善的应用在新技术的升级方面,而是扩大工厂,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巨大的需求。然而当冬季来临之时,企业将缺少御寒的“衣物”——技术。

在近两年,受到金融政策、项目开工和市场饱和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重回理智发展的道路,中国路面机械网在走访多家企业时也发现,如今行业中的企业多开始修炼“内功”,将产品质量和研发而非市场营销放在第一位,更多的企业加强对于制造业智能化的产品的研究,有多家企业逐渐采用更加智能的制造设备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以通过技术革新向市场发起挑战。这对于行业前进无疑有着推动,我们也为前些年近似疯狂的市场表示扼腕,如果当时企业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许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可以少走更多的弯路。

在另一方面,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仍将过多的目光投入与市场的占有率等话题中,忽略了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被进一步磨平,在商业计谋和商务手段中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制造业竞争力来说或许并没有太高的价值。

德国此次提出的4.0工业的目标就在于智能化工厂(Intelligente Fabrik),而其背景也正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紧缺的资源、能源转变和员工年龄结构改变。其变革的方式在于生产工艺与信息技术融合、产品个性化和生产人性化。提出网络生产模式和网络化工厂。这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应当有所启迪并引起重视。

工程机械转型升级借鉴

工业4.0是德国从政府层面提出的战略,代表德国从国家层面对未来制造业走向和相关问题的战略布局和对策,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德国的工业4.0战略,可以说是对于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和升级路径的决策,目标明确、战略务实、发展路径清晰,与中国工程机械转型升级规划中的两化深度融合的提法异曲同工。工程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概念虽然提出已久,但战略设计、组织保障、推进路线等方面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两化深度融合的提法也还没有提升到争夺全球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的话语权的高度来制定战略目标与执行路线。

启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要高度重视标准在转型升级、两化深度融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标准的国际化建设。德国是一个重视标准的国家,并将标准放到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度上,认为标准尤其是关于安全、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标准,代表着掌控科技、掌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据德国标准化协会的计算,1960-1996年间德国每年3.3%的GDP增长中,标准的贡献率占0.9%,仅次于资本投入。

不仅要重视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更应重视系统配套体系、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业4.0强调系统、集成以及社会资源的再配置,是对整个工程机械制造业体系的发展的总体思考,而不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新技术发展的问题。

可以说,工业4.0特别注重“工业系统的整体跃迁”的实现路径与配套体系建设。中国工程机械体系中,不但要重视大企业的龙头作用,还应充分吸收中小企业参与,以推动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同时,如何为工业提供综合的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如何开发和管理工业大数据、如何保证工业IT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这些课题都值得转型升级规划时重点考虑。尤其重要的是,应把推进工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置于抢占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的制高点的高度加以推进,不仅应加强工业大数据的应用研究,更要加强工业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的开发。

编辑手记:

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如果希望屹立世界舞台而经得住国外企业的竞争,就需要从本质上进行变革,通过技术和科技的创新征服市场,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由中国的制造业提出第五次变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