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机友会 招标信息 工程信息 每周话题 热点专题 高端访谈 基建投资

中联重科深化“两化”融合 加速推进高端制造战略

2015-04-30 18:00:52
中国路面机械网-工程机械新闻中心 中联重科
字体大小:

4月27日,在工信部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会议暨成果展上,作为两化信息融合的典范代表,中联重科代表装备制造行业展现了 “两化融合”的最新成果,“中联式融合”成为企业推进高端智能化战略的新样板。

李克强总理在4月23日在泉州考察时指出,“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必须迈向中高端,须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事实上,在6年前就开始规划的“智能化”方向的中联重科与国家政府目前正在推进的“两化融合”一脉相承。

深度融合 锻造可持续竞争优势

在贯标成果展示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步伐。

“工业4.0”的重点在于把信息互联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相结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表示,“两化融合将极大地降低工业能耗,提高产品质量。”

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将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械之间也会形成数字互联,进行信息交流,最终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形成智能化工厂。

2014年,工信部全面启动了贯标试点工作,作为国内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中联重科在O2O移动营销与服务能力、海外业务统一支撑能力、远程产品监控与服务能力、工程机械信用销售风险管控能力等四个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据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介绍,中联重科根据评定指标进行的评分显示,中联重科的“两化融合”体系建设领先于99.04%的国内装备制造企业,97%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并处于全球前列。

中联重科的“两化融合”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确了以打造全球化阶段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重点,向互联网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转型,从“两化”融合的前端、中端、后端进行管理体系的全面部署战略。”王玉坤说。

在前端,中联重科以“全球中联”为导向,以互联网转型、信用销售为重点,打造支持全球化运作的价值网络。中端以“数字中联”为导向,以智慧工厂转型为目标,增强研发和生产。构建智慧研发平台和智慧生产平台,提高协同创新、精益化和自动化。后端以 “智能中联”为导向,以信息化管理转型为支撑,强化“可控”。

通过自身努力,中联重科实现了自身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与资源融合。在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方面,通过ERP、CRM、售后服务移动应用平台、物联网智能云服务平台等营销售后系统的支撑,公司客户服务和客户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客户服务2小时到达率由82.6%提升至96.9%,24小时故障解决率由77.4%提升至96%,客户订单平均响应时间提升至0.5小时,平均交货期缩短至7天,合同评审时间缩短至22小时。

以上仅是中联重科通过“两化”融合服务升级的一个缩影。王玉坤表示,“中联重科已着手向高端智能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将密切与科技互联结合,创新商业模式,引领市场变革。”

与时俱进 加速推进高端战略

“中联重科两化融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调整、创新的过程。”王玉坤指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创新思路和模式,加速推进中联重科全球化高端战略。

在近两年,受到金融政策、项目开工和市场饱和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新常态,行业企业开始修炼“内功”,将产品质量和研发而非市场营销放在第一位,更多的企业加强对于制造业智能化的产品的研究,以通过技术革新向市场发起挑战。

近期,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并将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是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线图,主线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是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中联重科与时俱进地引入互联网思维,在装备制造率先打造了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 根据“互联、智慧、可控、安全”的“两化”融合方针,中联重科着力锻造以互联为基础的全球营销及服务能力,以智慧为基础的全球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以战略为导向的全球风险内控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安全运行能力。为全球化蓄力起跑奠定基础,成为践行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先锋。

据悉,通过信息化平台,中联重科实现了海外订单合同评审、备产协同、交货协同机制,在行业整体下行7%的情况下,公司海外业务增长3% ,有效保障了订单效率和交货周期。

除直接获取商机、处理客户咨询外,中联重科信息化平台还提供了物联网增值服务,让客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到自己设备的位置和各种工况信息,实现了企业与客户的共赢。用户转化率达到63%,服务响应及时性由15分钟缩短至5分钟,内容传播受众率达到40%,

此外,中联重科O2O移动营销与用户服务能力也已初见成效。企业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移动官网,实现业务系统集成,并对客户数据、流量数据、商机数据等三大核心数据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大数据,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中联重科的微信公众号已获得了两万余粉丝的关注,平均每天新增166名粉丝。客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中的设备中心、设备服务等栏目随时获取设备信息。而其他用户也可以通过互动展示平台获取中联重科的最新资讯。

值得一提的是,中联重科金融服务通过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对信用销售关键业务环节的执行情况的监控和管理,有效地实现了信用销售回款率年提升10%的目标。

可以预见,中联重科正在稳步迈向“两化”深度融合的创新突破阶段。在从“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优化”向“全面、深度、集成的信息化应用”逐步迁移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生产、运营、服务的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加速了公司从传统生产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本文来自中联重科)

下载机友会App二维码

扫码下载机友会APP
或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机友会”下载

路面机械网公众号二维码

获取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路面机械官方微信

标签: 中联重科

链接地址://news.lmjx.net/2015/201504/2015043018005296.shtml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报道

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举办技能比武大赛

为积极响应詹纯新董事长培育员工“工匠精神”的号召,力争将中联重科环卫产品的质量做到极致,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支技能高超、勇于创新的队伍,近日,环境产业公司举办了生产系统的“钳工、焊工技能比武大赛”。

[详情]

中联重科首台新涂装塔机惊艳市场

中联重科首台新涂装塔机惊艳市场

5月上旬,中联重科全新涂装的TC5013-4C塔式起重机在甘肃省武威市建设项目中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中联重科起重机公司首台新涂装塔机在市场上亮相。 中联重科首台新涂装塔机惊艳市 该项目为甘肃省武威市政府2015年重点关注项目,参与施工的建筑公司均为甘肃省的标杆式建筑企业。

[详情]

全国“三夏”麦收开镰 中联重科引领“三夏”麦收整体解决新方向

全国“三夏”麦收开镰 中联重科引领“三夏”麦收整体解决新方向

5月31日,全国“三夏”麦收开镰仪式在安徽定远举行,标志着全国各小麦主产区大规模夏收、夏种、夏管生产活动全面展开。 据悉,今年全国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在30万台以上。

[详情]

安徽再现“机”团军征战三夏

安徽再现“机”团军征战三夏

眼下,全国“三夏”麦收已全面开始,记者近日走访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的安徽地区,成片麦子已被金黄的麦穗压弯了腰,走在田间地头,总能看见绿色的谷王收割机驰骋在麦地里,这一股股“绿色旋风”正由南向北快速推进。

[详情]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LADURNER 高起点跨入全球环境产业迎来市场全线看好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LADURNER 高起点跨入全球环境产业迎来市场全线看好

6月2日,复盘后的中联重科迎来开盘涨停。投资者的信心来自于昨日一则重大利好——中联重科联合曼达林基金,收购意大利LADURNER(纳都勒)公司75%股权。

[详情]

中联重科新型农机成河南三夏新亮点

中联重科新型农机成河南三夏新亮点

眼下,河南正由南向北陆续进入“三夏时间”。各地在关注提升小麦产量、机收率的同时也开始更加重视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工作,“绿色三夏”将成为今年的主流。

[详情]

中联重科收购纳都勒公司布局环境与机械

6月1日,中联重科联合曼达林基金,就收购意大利LADURNER公司(下称“纳都勒”)75%股权与其股东达成协议。双方拟共同投资的金额为75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08亿元)。这一收购使得中联重科可获得更多的国际先进环境技术和项目运营经验。

[详情]

中国品牌故事之中联重科:匠心品质 落子全球

5月12日,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6家中国企业落子这个被誉为中白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当天,从园区负责人手中领取入园证书的,就有来自湖南长沙的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入园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预计产后年销售收入达3亿美元。

[详情]

中联重科“三夏”服务“联合舰队”出征

中联重科“三夏”服务“联合舰队”出征

5月23日,在全国“三夏”农业生产大幕全面拉开之际,国内超大规模的“三夏”机收作业服务队再度从中联重科启程,浩浩荡荡奔赴各夏粮主产区,标志着2015年“三夏”机收服务大会战全面打响。

[详情]

中联重科“爱心满中联”十二载发放全员救助金1700万元

近日,2015年“爱心满中联”全员募捐活动已告一段落。 中联重科“爱心满中联”全员募捐活动从2004年至今已经开展12年,共救助5046人,发放救助金1767.3万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