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路面机械网首页
筑路机械分会
筑养路机械
English

[图文]京沪高铁改写世界试验运营新记录   让中国铁路全面领跑世界

//www.lmjx.net 2010-12-6 9:02:48 中国路面机械网 

     承载“中国速度”、让“和谐号”陆地飞行的中国国产“和谐号”CRH380B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与11月3日,在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再次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试验运营最高速度。这一速度不仅刷新了今年9月28日,中国国产“和谐号”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沪杭高铁创造416.6公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印证了中国高铁已全面领先世界、进入引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时代。 

 



    怀揣与风竞速、中国“和谐号”的“飞天”梦想,中国以豪迈气魄发展高速铁路,涌动着赶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高速铁路技术六年走完了发达国家30年的历程。在短短数年,中国铁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搭建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平台,掌握了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运输、既有线提速等成套技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技术现代化创新之路。 “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7055公里,居世界第一位。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到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以及沪昆、石武等多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这一速度还被不断地改写。

    翻开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从100多年前由帝国主义为扩大对中国的扩张,被称为“短命鬼”的上海吴淞铁路,到1881年通车的由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让国人见识了铁路对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重要。然而,旧中国内忧外患,国力不强,到建国初期,虽然经历了长达7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修筑铁路只有21000多公里,即使这21000多公里的铁路也是千疮百孔,只有11000公里能勉强通车。但是中国的有志之士却一直在为修建中国自己的铁路而奔走呼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伴随着一条条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钢铁运输线先后建成通车;到1981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51900多公里,比建国前增加了1.4倍;从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却进一步显现。提升交通发展速度对不断提升人类文明程度的作用成为人们的共识。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4月,中国的铁路先后进行了5次大提速试验。完全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建成的广深淮高速。在京广、京沪等线开行了“夕发朝至”的快速列车,为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进行了技术的铺垫和经验的积累。

    2008年6月24日,国产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曾经在京津城际高铁上创造了394.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最高时速纪录。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以及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总规划师郑健、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安全总监耿志修等屏息站立,共同见证中国铁路这一历史时刻。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有石太客运专线、郑西高铁、福厦高铁、沪杭高铁等10余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中国高铁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备受世人关注的领跑者。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京沪高铁,并且要实现确保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桥隧主要承重结构寿命期100年,无砟轨道使用期60年,竣工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100%。打造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大奖的总目标。其技术难度和建设将要面对的新课题现实的摆在每一个建设者的眼前。而作为京沪高铁先导段的蚌埠至枣庄段则被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京沪高铁先导段221公路的建设里程中,十五局承担了50.48公里线下工程和157.52公里的双线铺轨任务。全线第一个无砟轨道试验段、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制梁场磨盘长制梁场、国内第一个自主创新型CRTS-Ⅱ型轨道板场固镇轨道板场固镇轨道板场。面对这众多的难题,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京沪高铁项目部项目经理、党委书记习仲伟,这位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管理学硕士、教授级高工同样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能够参与京沪高铁建设,第一的感受就是觉得使命光荣,自己虽然在铁路建设战线摸爬滚打近20年,参建的铁路项目虽然也有十几项,但能够为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铁建设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履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感到无比的光荣!第二,就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能够参与京沪高铁建设,这是组织和领导对他的信任,铁道部对京沪高铁建设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和"五个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要求。而京沪高铁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许多全新的课题都现实的摆在面前,很多东西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第三就是信心,他相信自己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因为对于那些属于他的新课题,对别人也一样。别人做过的,他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做的更好,别人没有做过的,他也能够做到!正是抱着这样的理想,2008年元月,当京沪高铁建设的任务已敲定,他便带领他的团队迎着江淮大地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短期内完成线路踏勘、测量交接、征地拆迁以及工地临建实施的建设。并按照"六位一体"管理体系京沪公司“四个标准化”管理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当得知铁道部和京沪公司准备在全线试点建设国内首个自主创新型“一场二线84块板”生产模式的CRTS-Ⅱ型轨道板场时,他便主动请缨,承担起这挑战德国博格公司传统生产模式技术创新的重任。 

    京沪高铁要求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严格管理,这一理念表现在不管是高层领导到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都能对京沪高铁施工的各个工艺流程以及技术规范标准的准确把握。用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玉军的话说,在京沪高铁,不管你过去是干什么的,在京沪高铁,都要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做到对高铁施工的作业流程全方位的了解。并以此来为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定位,以确保万无一失!在中铁十五局固镇轨道板场,笔者就曾经见到过这样的场面,前些年才从铁道部副部长转到京沪公司董事长的蔡庆华,带领京沪公司及沿线十多个省市的代表60多人到固镇轨道板场检查指导工作。在参观轨道板生产车间时,蔡董事长却在现场义务担当起了现场解说员,从“轨道板的一场二线创新工艺与德国博格公司传统工艺的区别,到轨道板的打磨、混凝土工艺的创新、绝缘垫片改良等等,如数家珍。引来现场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在场的人们都被蔡董事长的神情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所感染。让我惊叹的是作为一个统领十几万建设大军的董事长,却能对现场作业技术掌握的如此仔细,事后曾问过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经理习仲伟,习总告诉我:京沪高铁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和“五个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这首先体现在领导者的高度关注,率先垂范、高度负责。在京沪建设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项技术创新,蔡部长都要亲自到现场,详细听取汇报,并要求我们对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书面汇报材料。京沪高铁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并实现70%以上的自主创新目标,很多东西大家都是第一次经历,这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个人首先都要成为学生,而后才是领导,这一点蔡董事长和李总也不例外。今天迎接京沪公司董事会的检查,我和轨道板场的总工程师付雷锋虽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相比而言蔡董事长的解说更具有国际眼光、国家视野,更生动!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 张智海

新闻投稿: 中国路面机械网是工程机械行业主流、权威的传播媒体。中国路面机械网的新闻资讯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媒体的新闻源提供者,中国路面机械网所刊登的新闻将同步显示在以上媒体的新闻搜索中。

    
讨论区
查看
查看本文评论
我来评两句
中国路面机械网新闻资讯,专业、权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