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 产品纵览 更多

量大质弱 机械工业须过创新关

2007-08-17 02:38:42
      "我们牺牲了环境、消耗了能源、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可大部分利润却被别人赚走。原因就在于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自主开发能力不强。"全国政协常委、原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陈心昭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小组讨论上出语惊人。
  量大质弱拖后腿
  机械工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统计局年报显示,2004年我国机械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711亿元,同比增长27.41%;完成工业增加值8635亿元,同比增长27.7%;创造了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同步超过3万亿元的历史记录。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一些主导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2004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7138万千瓦,同比增长90.87%,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量507万辆,位居世界第四;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接近40万台,居世界前列。同时机械工业还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2004年累计实现出口总额2227.8亿美元。
  机械工业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但整体素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认为,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缺乏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差距显著振兴难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分析,我国机械工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科技差距主要包括:一是我国机械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及产品技术。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50%依靠引进,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不足。二是基础机械和基础件发展滞后。中、低档机械产品居多,机床、仪器仪表等基础机械产品尤为突出,机械基础件技术水平低。三是我国机械工业设计方法和手段落后,致使产品设计周期较长,设计水平不高,一些新的设计方法尚处于开发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企业,从整体上仍未形成科学管理气候,众多中小企业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四是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尽管我国近年来对科研经费的投入量不断增加,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科技投入经费仅为58美元,不足美国的8%,仅为韩国的15%。
  然而,其他国家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目前世界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已经呈现五大态势:一是高技术化成为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批科技含量高的制造技术及产品不断涌现。二是信息技术成为了提升机械工业科技水平的有效手段。产品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制造装备高精度、高效与智能化,制造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是其主要表现方式。三是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和酝酿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绿色制造成为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系统集成创新成为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方式。优先发展面向市场需求的系统集成创新风险小、成本低、周期短、具有重大商业价值,同样可以成为实现技术跨越的突破口。五是极端制造(指在极端条件或环境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是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力量分散共性技术缺失
  天津鼎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金兴认为,机械工业科研院所转制之后,机械工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出现了产业共性技术供应缺失的问题。其表现是,我国对共性技术供应机制、运行机制与共享机制缺乏系统设计和统一规划;机械工业共性技术的基础性理论研究薄弱,仿制性多、原创性匮乏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工业缺乏明确的产业共性技术政策,对提高产业竞争力起不到明显推动作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虽然思路正确,但是实际操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中国共有1000多家工程机械企业,一年只有1000多亿元的产值,而美国一家工程机械企业一年的产值就超过2000亿元,可见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明显处于弱势;另外,企业之间联合进行科技创新在我国并没有好的模式,这1000多家企业不可能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机械工业刚刚迈过信息化的门槛,抬起头来又遇上了绿色的门槛。为什么外国企业总是先知先觉?原因就在于我国机械工业的科技力量分散。"张金兴进一步指出,我国机械工业领域曾经建立的许多标准,如今都已滞后。机械工业标准制定的程序并不顺畅,无法提高机械工业标准的竞争力、满足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由此更是无从谈起提升机械工业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国际化水平。
  同样具有忧患意识的陈心昭认为,机械工业科技创新到底应该以怎样的科研结构来发展,是事关机械工业生死的关键问题。
  创新才能超越
  如何振兴机械工业?创新才能超越。
  张小虞认为,机械工业科技发展的保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行业科技工作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手技术开发,形成行业技术开发体系;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企业自主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与支撑平台的建设,形成先进标准研究及质量工作体系;加强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科技服务体系。二是探索新型行业技术开发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时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产业技术升级。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相互联动的行业科技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行业科技投入强度,这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四是加强政府导向,扶持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五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行业认证体系。以市场的准入、监督和退出机制为主线,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合格评定程序为手段,以技术法规为主体的技术标准制度。六是搭建行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推进行业共性技术、科技文献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行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七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有利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吸引海外人员回国参与产业重大技术项目的科研开发工作;鼓励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参加产业技术的开发或指导。
微信扫一扫,小程序中看资讯
本篇稿件内容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自第三方网站转载,行业企业、终端用户投稿。若对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予回应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84673349)。
新闻投稿:news@lmjx.net

相关资讯

2024CIMESE大事件丨中亚五国将率高规格代表团参加2024长沙国际矿博会

2024CIMESE大事件丨中亚五国将率高规格代表团参加2024长沙国际矿博会

中国首个国际矿业服务业全产业链条博览会——2024长沙国际智慧矿山装备暨国际矿业服务业博览会(简称2024CIMESE)将于今年9月19。

2024-06-06
第五届重载沥青路面与桥面铺装技术大会暨2024 第二届特种铺装技术大会邀请函!

第五届重载沥青路面与桥面铺装技术大会暨2024 第二届特种铺装技术大会邀请函!

第五届重载沥青路面与桥面铺装技术大会暨 2024 第二届特种铺装技术大会2024年7月25-26日(24日报到)中国 上海主题:聚焦重载沥青、共创。

2024-06-06
挖掘机最高补贴36万元!上海发布“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补贴征求意见稿

挖掘机最高补贴36万元!上海发布“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补贴征求意见稿

自3月份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印发以来,有关工程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2024-06-04
BICES 2025新闻发布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

BICES 2025新闻发布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

土耳其当地时间5月31日下午,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BICES 2025)新闻发布会在。

2024-06-04
上饶市广丰区挖掘机操作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上饶市广丰区挖掘机操作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投篮、叠螺帽、叠红酒杯、穿针引线,挖掘机还能这么玩!太厉害了!5月28日上午,上饶市广丰区首届工匠活动周——挖掘机操作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2024-06-04
2024CIMESE与塔吉克斯坦等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CIMESE与塔吉克斯坦等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矿博智会,湘约合作。6月2日,2024长沙国际智慧矿业装备暨国际矿业服务业博览会组委会与塔吉克斯坦。

2024-06-03
中国路面机械网&摩迅科技受邀2024中国混凝土展“三新推介会”,助力混凝土行业全球营销

中国路面机械网&摩迅科技受邀2024中国混凝土展“三新推介会”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混凝土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展会期间,在主办方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举办的新产品、新技术。

2024-06-01
“工程机械后市场(新疆)私董会”在乌鲁木齐顺利召开

“工程机械后市场(新疆)私董会”在乌鲁木齐顺利召开

到新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么多年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新疆的发展,特别是今年4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发布了《中国(新疆)。

2024-05-25
以数字化助力企业海外营销,摩迅科技“全球营销服务”活动泉州站顺利召开

以数字化助力企业海外营销,摩迅科技“全球营销服务”活动泉州站顺利召开

2024年5月21日,由中国路面机械网&摩迅科技主办,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和泉州工程机械协会协办的——如何利用数字化营销工具,提升海外营。

2024-05-22
筑养路机械科技沙龙在工程机械行业科技节期间成功举办

筑养路机械科技沙龙在工程机械行业科技节期间成功举办

2024年5月16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与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工程机械行业科技节(以下简称科技节)在杭州隆重开幕。

2024-05-21
查看更多

今日头条

为您推荐

寻路

【寻路】美通筑机仇德胜:十八载栉风沐雨 守初心砥砺前行
【寻路】苏子孟:BICES 2019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寻路】王伟炎:国机重工品牌一体化锋芒凸显
更多寻路

中国路面机械网 © 20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