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专访】杨向阳:中交西筑的筑机事业 60年不改初心

2018-12-12 09:24

编者按:2018年11月27日—30日,上海宝马展期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向阳接受路面机械网、《工程机械与维修》等多家媒体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工程机械与维修: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西筑将迎来60年华诞。可以说西筑的发展历程浓缩了整个路面机械的发展历程。关于这段历史,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杨向阳:西筑作为中国最早的一家筑路机械制造企业,可以说是中国筑路机械的摇篮,经历了60年的风雨兼程、辛苦付出,一路走来颇多感受。西筑把这次的的参会主题定为“60年不忘初心,筑路情始终如一”,是有其内在因素的。初心是什么?对于西筑人来说,就是把筑路机械做好,超预期满足用户对筑养路设备的需求。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看到别的企业都上挖掘机、压路机,我觉得这样可能存在偏差,最终觉得还是应该坚持下去,坚定信心,全情投入做最熟悉最专业的事情。西筑的文化基因都沉淀在筑路机械上。目前,跟这个行业的产业有关的企业,都有原西筑人的身影。所以,说西筑是中国筑路机械的摇篮,一点都不夸张。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岁末年初,西筑也恰逢60周年诞辰,即将迈步走上新时代的历程。对于我们西筑来说,将继续坚守初心,把筑路机械做好,为客户提供新时代的筑路机械解决方案。

工程机械与维修:西筑提出“产品+产业”的布局,您能解释一下吗?

杨向阳:这几年,路面机械市场波动很大,行业的各家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临这种严峻的外部形势,企业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西筑提出走“产品+产业”路线,就是既要做好产品,还要培育新的产业形态;能够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发展格局。这不是说不要产品,而是产品市场下滑时,有产业支撑,不会为饿肚子发愁,也不会心神不定,可以潜下心来搞创新、 做研发,把产品做精、做专、做优、做强。现在来看,我认为制造业发展转型都得走这条路,如果缺乏产业的互补和支撑,单纯的生产制造会遇到很多波折。

因此,我们将产业链延申出去,做一些筑路机械应用领域的业务,比如做道路施工、路面工程施工、铣刨工程施工、养护工程施工、微表处施工等等。现在,我们的路面工程业务已经做了4年,累计近一百公里的高速公路工程做到了没有一点亏损,也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第二,是基于数字化、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远程智能“互联网+装备”业务。从2014年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产品数字化”的概念。提出这个概念,最初是为了解决产品的服务问题。由于西筑的产品在为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6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服务,为了提高产品服务的响应效益、提升服务的品质,实现装备远程服务、远程维护和远程调试,我们提出了这个概念,自主研发了“易法”远程智能服务系统。目前,这套系统已经涵盖了设备的智能化管理,甚至延伸到了路面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我们把它叫做“数字工地”。现在,这个产业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产值。我们计划把它发展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支撑性的后市场服务业务。

第三个产业是绿色新能源业务。这个业务表面看起来偏离主业,但内在却紧密关联。比如其中的太阳能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我们修建了中国交建第一个8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已经运营两年,效果和效益都非常好。现在,给高速公路服务区安装了太阳能光伏路灯,只要有光照就会自动充电,光照一天可以照明六天,解决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力来源问题。再比如,LED智慧节能照明业务。LED灯品质比较高,按装在隧道里长达七年无需更换,设计寿命高达十年以上。此外,还有污水处理,用工业化污水处理设备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排污问题。分布式供热,解决北方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供热问题。这些业务都跟道路、跟装备紧密关联。

从产业上看,西筑强化了道路建设和养护装备的研发制造业务,实现了“互联网+装备”后市场增值服务,拓展了装备一体化租赁及路面工程施工,开拓了盾构机生产制造,涉足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智慧节能照明、分布式供热等绿色新能源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五大类业务。西筑提出“产品+产业”“制造+服务”“投资+运营”等多元发展模式,这些为我们能静下心来做好筑路机械的科研创新提供保障,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初心。

工程机械与维修:在“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机遇中,中交西筑在出口或者是海外市场的拓展上有哪些具体的战略方针?

杨向阳:中交集团是“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而西筑在过程中更多是配合和支持中交集团走出去,在装备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目前,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有西筑近400套装备正在运行。

70年代末,西筑开始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未来,海外市场是西筑的主战场,市场份额将在35%以上。在“一带一路”项目密集的市场,我们会成立设备维护站,为这个区域的所有设备提供维保、租赁、配件、仓储和物流等方面的服务。

工程机械与维修:拌合站是西筑的标志性产品,西筑对拌合站市场的规划和技术都比较超前,目前看来环保、再生是拌合站的重要发展方向,请您谈谈拌合站未来的发展路线?

杨向阳:拌合站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其发展方向仍然是环保化和数字化。目前,拌合站的科技附加值越来越高。在环保方面,西筑是最先开始改变的,市场占有率也是最大的。但现在的环保大多是被动式环保,我们把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解决了,而高能耗还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消耗仍然很大。未来,我们要从被动环保到主动环保实现突破。比如把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降低30℃,这样排放降低,能耗也将大幅下降,这叫主动环保。

在数字化方面,西筑在拌合站很多关键部位都能做到智能化,比如故障的预诊断。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创新点可以研究。

当前,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某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会给装备带来革命性变革。究其根本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要看能解决什么问题。香港新机场由中交集团承建,需要研发海上作业的沥青拌合船,这就是新科技。因此,全新的需求带来了全新的问题,需要全新的解决思路。我跟研发团队说,抛开脑子里拌合站的样子,只想它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来实现。

工程机械与维修:2018年11月初,在上海举办了进博会,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信号,您认为,扩大开放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向阳:从这次上海宝马展看,参展的外商比往届多了,这是一个信号:中国强大了,我们想走出去,别人想走进来。我认为,首先要把自己的市场守住再考虑其他的。一方面,扩大开放会使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加复杂、更加激烈。但是反过来讲,竞争是个双刃剑,它一定会推动行业不断进步和发展。西筑的态度是以开放的心态学习与合作,共同谋求发展。

工程机械与维修:企业发展中,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西筑有什么经验?

杨向阳:西筑已经60年了,作为中国筑路机械的摇篮,行业内从西筑走出去的人才很多。60年来,西筑有很多人到行业其他企业发展,我们为什么还能坚持下来而且不断进步?就是因为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基因。西筑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5岁,人在变化,产品技术也在更新,那留下来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文化,是文化的种子和基因,是企业前进的点点滴滴,也是老人带新人点点滴滴的沉淀,更是一批批西筑人坚守筑路机械产业的理想信念凝结而成的文化基因。

现在央企也在改革,薪酬体系、行政体系、研发创新机制模式等方面都在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分配向价值创造者倾斜。我们提出“以价值创造为本”,这样我们就能把优秀文化传承的骨干凝聚起来。只要这个核心和骨干在,西筑的灵魂就在。

标签: 中交西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路面机械网官方微信(lmjxwx)。

相关资讯

浏览更多>>

网友评论

如果您对这篇内容感兴趣
想参与讨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