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八条“大动脉”,徐工如何构筑从江苏出发的黄金通道?

2017-05-26 10:28

上周,“一带一路”北京峰会上,很多嘉宾不会中文,“一带一路”却说得字正腔圆。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通用语,建设也已进入华彩乐段。在工业、外贸大省江苏,8条国际货运班列把“江苏制造”“中国制造”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更多海外产品走进中国百姓家庭,陆海联运帮助内陆国家找到出海口……8条“大动脉”,构建起从江苏出发的黄金通道。

驼铃声远,中国机械在隆隆轰鸣

初夏的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汇聚世界目光;4000多公里外的乌兹别克斯坦,41岁的巴布通过网络关注着盛会。上百年前,他的祖辈正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来到甘肃一带进行骆驼贸易。如今,驼铃声早已远去,巴布作为徐工集团的海外经销商,让遥远的西域响起中国机械的隆隆轰鸣。

何止西域,整个世界都听到了这隆隆轰鸣。翻开徐工集团的全球出口版图,你会发现它星星点点,布满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中,徐工向48个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量70%以上。

徐工产品出口“一带一路”65个国家中的48个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转动着地球仪,对记者说,“优先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发挥国内工程机械的产能优势,为加速开拓国际市场,开辟一条黄金通道。”马尔代夫维拉岛的海滨浴场工程、卡塔尔的世界杯球场项目、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建设……金黄色的徐工机械活跃在施工现场,“徐工金”好不耀眼。

曾几何时,工程机械领域是“欧美日”的天下,我们自己的“大国重器”只能固守国内,在中低端市场徘徊。20多年来,2万多名徐工人一直梦想着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992年徐工漂洋过海首次参加德国宝马展

中国工程机械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刻。1992年,徐工作为国内同行业的先行军,第一次参加有着工程机械“奥林匹克”之称的德国慕尼黑“宝马展”。徐工进出口公司张晶明和同事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着国际巨头们的展示,感慨自家产品“简直没法看”——“我们在一个小角落里,没有产品实物,只摆了几把椅子,在墙上挂了几张产品照片。”展会上的外国人见到张晶明他们,都问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没人想起中国人,因为他们根本瞧不上中国机械。张晶明们心里一阵阵刺痛。

痛,也要走出去。徐工最早的出口地,正是东南亚、西亚等“一带一路”地区。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在那里没有名气,甚至一度成了“低端”的代名词。徐工负责印尼市场的经理刘柏宏曾遇到这样“被连累”的窝心事:有中国企业到印尼卖摩托车,最初靠低价卖得很火,没过多久,车子陆续出现问题,而企业已经撤了,没有售后服务。当地人很生气,贷款公司甚至推出禁令:不提供贷款用于购买中国产品。负责西亚北非区的总经理唐光记得,前些年,他带着一款国内最先进的装载机到西亚某国,当地客商连产品都没瞧上一眼,就问:“你们来干什么?”

徐工产品亮相慕尼黑工程机械展

要被人瞧得起,只有提高品质和服务。徐工“走出去”的这些年,正是企业大发展时期,这个地方国企一步步进入世界同行业10强。从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到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从12吨级中国最大的大型装载机,到百米级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徐工用一个个重量级产品发出了中国工程机械的“最强音”。去年,徐工连续第9次参加慕尼黑“宝马展”。这次,张晶明和同事在2000平方米的展区,强势推出9款新品,泰国客户当场签下RT55E越野轮胎起重机和XCA100_E全地面起重机,比利时、波兰、爱尔兰的客户更是签约批量出口订单,1100K大吨位装载机也“嫁入”欧洲工程豪门。“客户说,他们对‘中国制造’的看法被颠覆了。”干了一辈子工程机械的张晶明无限感慨:“过去我们形容自己是‘衣衫褴褛’,觉得窝囊,好在我们坚持了下来,用过硬的产品赢得了尊重,心里特别自豪。”

沿线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在徐州共同启动徐工“一带一路”海外服务行活动

“一带一路”战略,让徐工国际化的脚步更加铿锵。近几年,先后开展了“18国使节进徐工”“‘一带一路’24国海外服务行”“‘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合作研讨会”等8项重大品牌和市场活动,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了116个一级经销商、9个制造基地和KD工厂、73个备件网点和24个办事处。

这些人员、机构和工厂就像种子,把徐工的根深扎进“一带一路”各国的土壤里,在曾经难啃的市场,逐步打破坚冰。因为业务不断,常驻沙特的业务经理孙鹏飞,从2014年底到2016年初,4次改签机票,386天没有回国。2015年,徐工单在沙特市场就斩获了5000万美元的销售额。去年徐工举行客户答谢晚宴,一下子来了170多位客人,比原计划多了一倍,连沙特王室成员都来捧场。

中国出口最大吨位---1250吨履带吊用于境外海洋建设工程

外国客商曾经的不屑一顾,变成了刮目相看。在哈萨克斯坦,有一次,徐工售后服务人员阿尔曼接到客户维修电话,立即从阿拉木图飞了2000多公里,前去解决问题。阿尔曼很欣慰,哈萨克斯坦人对自己销售的徐工产品,不再像最初那样习惯性地拒绝甚至排斥,如今,他的国家使用的工程机械,七成是徐工制造……徐工进出口公司党委书记蒋南告诉记者,前两年,哈萨克斯坦建设部官员多拉提来到徐工考察、采购设备,看到徐州发展得很好,当即表示要加强城市间互动。后来,在多拉提的推动下,他的家乡塞米伊市和徐州结成友好城市。徐工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扈向阳说,前段时间,他们帮助培训了14名马来西亚的工程机械操机手,对方一再表示:“没想到‘中国制造’这么厉害。”

“行业第一大单”徐工出口产品发车仪式

徐工走向“世界级”,身后是日益强大的祖国。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中国在全球分工中承担起越来越重大的责任,包括徐工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都跟随国家步伐成为贡献者、受益者。今年一季度,徐工产品出口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飞速增长:中亚区130.15%,非洲区94.4%,亚太区84.77%;还有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老挝的中老铁路……看徐工在这一“朋友圈”的工程图,记者扎扎实实体会到徐工人的壮怀激烈。

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国贡献世界级民族品牌”。这个5月,全世界都听到了北京发出的“中国声音”。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本文来自新华日报)

标签: 徐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路面机械网官方微信(lmjxwx)。

相关资讯

浏览更多>>

网友评论

如果您对这篇内容感兴趣
想参与讨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