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

贵州:大董公路黄泥洞特大桥首座桥墩开始浇筑施工

2017-05-17 15:03

5月5日,在四面青山环绕的大董公路黄泥洞特大桥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准备工作完成,开始浇筑。”随着大董公路一工区项目部经理姚立伟的一声令下,黄泥洞特大桥19号桩基的首次浇筑工作正式开始。首件桩基的浇筑,调动了参建员工的积极性,为后期节点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人紧张施工抓进度

“轰隆、轰隆……”施工现场,19号桩基正方形承台建设面内一根根钢筋整齐排列,一台混凝土运输车停在承台建设面边作业,搅拌均匀的混凝土随着运输车梭槽流入桩基浇筑桩孔里,浇筑工作如火如荼展开。

据悉,黄泥洞特大桥起点桩号为K13+017.6,终点桩号为K14+193.5,桥梁全长1175.9m。大桥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共挖孔桩216根,最长桩基43米,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墩身分为圆柱墩、矩形实心墩、矩形空心墩三种类型,最大墩身高度72米。浇筑桩基首件为19号桩基,该桩基设计桩长20米,桩径1.8米,孔深23.84米,钢筋用量4.224吨,混凝土方量51方。

“浇筑工作是桥墩施工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它的顺利完成,就意味着主桥上部施工就将进入日程。”看着第一次浇筑工作如此顺利,项目书记孔常平充满信心,“浇筑完成后,今年下半年,黄泥洞特大桥就将进入主桥上部的结构施工,这对整个大董公路项目的建设施工又将是一个重要节点。”

据悉,大坪子至董地一级公路包含了《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两环八横八纵”的骨架路网结构的外环快速路和机场快速路,一期工程长24.130公里,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路基宽度30米,桥梁宽度2×12.75米。黄泥洞特大桥从 2月15日正式开挖,计划10月22日桩基施工完成,地上的结构施工计划于2018年12月18日完成通车。从施工开始,项目部先后对300多人次的施工人员进行了入场作用培训,现在每天施工现场有20个施工班组、施工人员60多人轮流作业,确保大桥桩基的正常施工作用。截至目前,项目累计投入机械设备50余台,投入施工资金1000多万,共计开孔95根、成孔45根,每天开挖进尺22米。

多举措确保浇筑工作顺利推进

据介绍,大董公路一工区项目主要含两座特大桥:大河特大桥、黄泥洞特大桥,两个互通:鱼塘互通、鱼塘西互通,鱼塘西互通采用菱形互通,含一个收费站,一座119米4跨跨线桥和一座157米5跨主线桥,大河特大桥为主跨125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山区三跨连续钢桁梁悬桥,大桥东塔塔高314.3m,为目前世界最高悬索桥桥塔。黄泥洞特大桥为3×30.8m+27×40m预应力连续T梁桥,最大墩身高度72m。据了解,黄泥洞特大桥全长1175.9米,黄泥洞人工挖孔桩设计216根,现在开孔91根,开孔比例42.1%.目前成孔40根。 其实,看似一根简单的桩基,实际却要经过很多工序。比如,需要工人师傅将一根根钢筋逐一捆绑、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格状的圆柱形,横竖两根钢筋相交的“十字结点”还需要人工再次逐一捆绑、加固。同时,每隔2米,还要在圆柱形的内侧焊接一道三角形的加强筋,确保圆柱形钢筋足够结实。简单地说,钢筋捆绑出的圆柱形实际上就像是桥墩桩基的“骨架”,“骨架”焊接完成后,会被吊装到人工挖孔桩基孔洞中,再浇筑混凝土,这才成为地面下的桩基和我们能看到的桥墩。

为了确保首个桩基高质量、高效率施工,项目部坚持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严格实行工程首件验收制。在施工前期准备中,反复优化施工方案,细化施工流程,从钢筋绑扎、混凝土控制到模板制作、定位拼装等工序都做细致严格要求,确保质量控制。同时,针对桩基施工中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实际,项目部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对施工现场基坑围栏防护、材料摆放、模板拼装等均设立规范要求;在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进行技术、质量交底的同时,坚持安全管理交底,严格落实安全监控措施;对起重作业、模板拼装搭设等施工,均落实专人现场监督,真正把安全管理细化到现场施工中的每个环节,确保施工安全全面有效受控。 同时,项目部全天候、全过程、全身心、全覆盖做好技术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达到无缝衔接。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施工技术难题,每天对工程技术难点、现场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各单位根据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查找短板,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施工方案,使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目前,项目部全体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作风、求真务实的态度按照业主及上级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积极投入到施工大干高潮中。(本文来自六盘水日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路面机械网官方微信(lmjxwx)。

网友评论

如果您对这篇内容感兴趣
想参与讨论,请点击这里